“近年來,全區圍繞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檸檬種植面積已超過32萬畝,年產鮮果28萬噸,遠銷俄羅斯、德國、新加坡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檸檬5.5萬噸,占全國檸檬出口總量的40%以上。今年已對外銷售3.2萬噸,出口總值2.6億元人民幣?!痹诮衲甑摹爸袊ぶ貞c潼南國際檸檬節”開幕式上,區人民政府副區長羅全良區長告訴記者。
今年以來,我區成功舉辦特色鄉村旅游節會35場,形成菜花節、檸檬節等全國知名節會品牌,年均吸引游客800萬人次,帶動5000余戶1.8萬余名周邊農民群眾增收,幫助2.4萬余人就業,促進全區餐飲住宿營業額增長上億元。以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就業增收,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這是近年來區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鄉村文化振興戰略實施,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先后組織開展調研、視察、暗訪、座談、持續跟蹤監督全區貫徹落實全面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取得的好成績。 年初,區人大常委會又將鄉村文化振興工作開展情況列入常委會重點監督議題,并第一時間組織部分區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區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成立了調研組。 11月初,調研組先后深入古溪鎮、龍形鎮、上和鎮、新勝鎮等地進行實地調研,組織區文化旅游委、區規劃自然資源局、區農業農村委、區鄉村振興局等單位召開座談會,抓穩抓實鄉村文化振興鑄魂、固本、傳承、創新“四大行動”,讓文化“軟實力”成為鄉村振興“硬支撐”,打通鄉村文化振興的“最后一公里”。 
新勝鎮羅盤山家風館。 鑄魂——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 “要不斷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武裝走深走實,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農民群眾精氣神提振起來,思想鑄魂不斷深入?!闭{研中區人大社建委辦公室主任陳昂建議。 據悉,全區各相關部門按照市委農辦《關于在全市鄉村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傳教育活動的實施方案》的要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及時組建宣講隊伍深入農村社區、田間地頭等,采取快板、相聲、說唱、戲曲等喜聞樂見的形式,常態化宣傳宣講黨的方針政策及惠農便民政策。用鮮活生動的身邊事例、接地氣的群眾語言進行深入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為加強黨在農村的思想政治引領,組織農村黨支部書記、“草根名嘴”、“百姓宣講員”帶頭講理論、講民生、講文明,把“國之大者”和“民之關切”結合起來,引導廣大農民群眾記領袖囑托、憶崢嶸歲月、曬幸福生活、倡文明鄉風。通過建立道德評議會、善行義舉榜,選樹了一大批“身邊好人”“潼南好人”“道德模范”,在全區形成家庭比孝順、鄰里比和睦、勤勞比致富、環境比衛生、言行比文明的良好道德風尚。 固本——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落地落實 “我區個別農村仍然存在婚喪嫁娶大操大辦、人情攀比、惡俗婚鬧等陳規陋習?!闭{研中區人大社建委主任楊興華調研中指出,“要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必須樹立問題導向,持續推進移風易俗?!?/p> 據悉,全區深入開展移風易俗領域專項排查,重點治理高價彩禮、厚葬薄養、鋪張浪費、封建迷信等陳規陋習,對鎮、村進行評估排名,對存在的突出問題研究制定治理措施。根據移風易俗工作基礎和專項排查結果,將轄區行政村分為先進、中等、后進三類,對所有村黨組織書記和紅白理事會會長分批培訓。 加強了對民政、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依法對不良風氣涉事組織和人員嚴肅查處。倡導婚、喪、壽、節等新禮儀,依靠基層黨組織、紅白理事會,完善村規民約、規范紅白事流程,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鄉村要求的新思想觀念、新精神面統一、新行為的規范。 建成了重慶市首個家風教育基地——雙江鎮“和美潼南、家育清風”主題展覽館、家風主題公園以及新勝鎮羅盤山家風館等一批家風家教場所,倡議人民群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 
農家書屋。 傳承——推動優秀鄉村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走深走實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要充分挖據傳統鄉村文化,進一步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不斷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眳^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默表示,“調研只是剛剛開始,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組織代表跟蹤督訪,并督促區政府有關部門認真整改,直至問題解決?!?/p> 打造特色鄉村文化旅游品牌。圍繞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特色資源優勢,雙江古鎮、陳摶故里2個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已成為周邊市縣節假日休閑游的首選地。 推出更多更好的鄉村旅游精品景區。全國文明村(新勝鎮圓通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崇龕明月社區)、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太安鎮罐壩村、太安鎮蛇形村、塘壩鎮天印村)、重慶市鄉村文化樂園(太安鎮香水百荷景區重慶市鄉村旅游重點村(花巖鎮花巖社區、雙江鎮金龍社區)、重慶市旅游度假區(涪江旅游度假區)、“中國最美油菜花?!甭糜蔚纫慌l村文化旅游品牌?!耙劳谐琮愱悡还世锞皡^,培育以文化創造、研學體驗為主的葫蘆壩文化創意產業園。推出了‘春季賞花游’‘紅色研學游’‘歷史人文游’‘涪江風情游’‘鄉村田園游’等13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發展星級農家樂56家(其中:五星級1家、四星級3家、三星級42家),建設共享農莊(場)近100個。 發揚鄉村文化非遺品牌。充分挖掘潼南非遺和老字號產品3000余種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培育了一批手工藝制作村,唐肥腸、檬子豆腐、雙江涼粉、彭烤酒、太安魚等非遺特色美食名店,舞獅、扭秧歌、打蓮簫、扯扯燈等一批傳統民俗表演,讓傳統村落“留得住”“吃得好”“看得見炊煙”“記得住鄉愁”。成功承辦第七屆重慶非遺暨老字號博覽會,獲得彥錚副市長的充分肯定。雙江古鎮被評全國非遺旅游小鎮,入選“全國非遺和旅游融合發展優選項目名錄”。 創新——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示范標桿見行見效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是宣傳思想工作盤活基層、打牢基礎的重要抓手,也是推進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平臺?!?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周德勛表示,“要全力打造4個文明實踐片區協同發展、連片打造、整體提升,推動全區鄉村文化振興不斷取得實效?!?/p> “全力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典型示范區,我們勢在必行!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相結合,深化文明實踐,打造美德潼南示范區。發揮毗鄰四川優勢,打造鄉村文化旅游示范區。深入挖掘 “闇公精神”“四知堂”等革命資源,打造紅色基因傳承示范區。圍繞培育鄉風民風,打造移風易俗示范區?!闭{研中潼南區文旅委負責人劉昌榮斬釘截鐵地表態。 打造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品牌。依托2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304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立志愿服務隊伍1.9萬余支,50余萬志愿者活躍田間地頭,采取“進機關、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進鄉村”的方式, 開展“送文化下鄉”“文化惠民辦實事”“一年一村一場戲”等特色文化活動,推動美德健康進家入戶,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構成了鄉村文明一道道亮麗風景。 打造塘壩鎮天印村等一批鄉情館,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農家書屋共208個,讓廣大農民享受到濃濃書香。多渠道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開展流動文化進基層活動600余場,開展“喜迎二十大”美術書法線上展覽等數字平臺線上活動137場次,開展 “我為群眾辦實事”等志愿服務200余次、農村普法宣傳40余次。 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默表示:“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靈魂工程,是沁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對整個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具有引領和導向作用。下一步,將進一步跟進監督工作,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保ㄈ襟w記者 劉莉 通訊員 張婧 ) 【責任編輯 鄭強】 |